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注释
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乍著:刚刚穿上。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
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翻译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赏析二
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写下了这篇词。
扫码关注 若古文化公众号